维也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兼容并蓄的维也纳,如何给建筑以自由 [复制链接]

1#

一批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勇敢地宣布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要与所谓正统的学院派分道扬镳。他们高呼着“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的口号,轰轰烈烈地在绘画、建筑、设计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行动。

维也纳分离派成员合影

分离派,(英文Secession,德文Sezession,源于拉丁文secessio分离)19世纪末欧洲青年艺术家开创的新的艺术派别,主要以慕尼黑分离派(年成立)维也纳分离派(年成立)、柏林分离派(年成立)、斯图加特分离派组成。

除了是新艺术运动的积极呼应者,科罗曼·莫塞尔同样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初始成员。年,莫塞尔同霍夫曼、克里姆特、瓦格纳等人,共同成立了“维也纳分离派(ViennaSecession)”。

科罗曼·莫塞尔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所设计的海报,年

“在欧洲,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像维也纳这样热衷于文化生活。这种兼容并蓄的艺术,这种犹如音乐柔和过度的艺术,从这座城市形成的外貌就可以看出。”

——斯蒂芬·茨威格

然而在维也纳发生的建筑故事远不止这些.............

入口大门上方3幅蛇发女怪浮雕,两侧镀金月桂树

分离派运动的格言写在展览馆的入口上方:"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在它下面是一个雕塑。上面有3个戈耳工Gorgons(希腊神话中三个蛇发女怪之一,她能让人化为石头),分别代表绘画、雕塑和建筑。

年,由欧尔布里希(Olbrich)兴建的分离派展览馆建成,年,欧尔布里希因白血病去世,同年,克里姆特完成代表作《吻》,成为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

吻DerKuss

就在那四块白色的石砖中,朴素的四个体量支撑着纯圆的秩序,厚重的立方体承载的是轻巧的金属镂空球。

来到分离派建筑的反面,因阿道夫·路斯(AdolfLoos)而得名的路斯楼前。它曾被批判是没有眉毛的建筑,经过百年历史,写在工字梁上的金色字体依然能将一切时代中遭受的嘲笑与批评轻轻擦去,独自熠熠生辉。

国立图书馆的穹顶是是碧绿的众神,他们抱着隐喻和指引的秘密。

被阳光照耀的书架,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我读到书中所写的“‘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虽然有许多取材于绘画或自然题材的装饰,但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体式简洁,线条和几何造型连续而有力…”概念从纸上跃出,变成高大粗野的建筑,它们和席勒、克里姆特并肩站在一起,不变的是从20世纪初迄今,分离派艺术恒久的辉煌。

HouseOnARiverbyShiele

斯托克雷特宫(StocletPalace)建筑外观上除了主楼的塔楼顶端的四个青铜人像和前雨廊上的青铜缪斯像外,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外观上充满了毫不含糊的直线线条,稍作缓冲的是两个拱形落地大窗和每个方形窗户外木栅窗棂上的圆拱结构。

整个建筑外侧贴上来自挪威的灰色大理石贴片,显得冰凉冷峻,和整个建筑的线条非常匹配。

斯坦纳住宅SteinerHouse建筑外部完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作为立方体的组合与墙体和窗子的比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折衷主义建筑的,该建筑预告了功能主义的建筑形式。

从哥特的斯蒂芬主教座堂到文艺复兴的查理教堂,我们可以看出哥特,罗曼,巴洛克等多种建筑风格的折衷做法。

从新艺术运动中一大批建筑师艺术家对新思想新材料的尝试实践引领着现代建筑的萌芽到建筑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维也纳分离派之父瓦格纳用其一生在历史主义手法与现代主义手法中摸索前进,其弟子在恩师的循循善诱下为现代建筑萌芽贡献力量,路斯则顶着世人的误解,威胁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建筑哲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